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特写:"小帅哥"的"超微世界"

2017-02-26 09:05:23

  新华社“决心”号2月22日电题:特写:“小帅哥”的“超微世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如果将海洋生态系统比作1个庞大社会,肉眼看不到的海洋微生物可谓这个社会的“草根阶层”。在这个阶层中,由1些单细胞海洋超微浮游植物产生的“超微化石”,在海洋沉积物中散布广、数量大、演变快,是肯定沉积物构成年代的极佳手段之1。

  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3次南海大洋钻探IODP367航次,正在南海北部海域顺利进行。每天,“决心”号上科学家团队里的“小帅哥”苏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放大1000多倍的显微镜,与每管沉积样品中的“超微化石”打交道,寻觅标志性的“面孔”,进行生物化石定年,与有孔虫化石定年相互印证。

  33岁的苏翔,身高1.9米,高大帅气,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决心”号古生物实验室尽头,用黑色帘布隔开构成了1间小屋,被大家形象地称为“超微小屋”的地方,常常可以看见他全神贯注地观看显微镜的背影。

  “超微化石是1项非常有趣的研究。从本科毕业论文开始,我已研究了15年,乐此不疲。知道得越多,深感不知道的问题就越多。”苏翔说,“每当从样品中看到1些熟习的面孔,就像看到老朋友1样开心;分析它们在不同地层出现的种类、频率、数量等数据,就好像在研读它们用身体写的信,信里告知我地球的往事。”

  “超微化石”又叫“钙质超微化石”,它们“个头”极小,1般唯一几微米,每次取样,只需用1根牙签,挑些样品涂在薄片上。在取得样品的第1时间,迅速处理视察得出样品的年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生物演变界面,得出的沉积物年龄……所以,在历次大洋钻探航次中,超微化石分析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之1。

  目前,“决心”号在北纬18度、东经115度的钻探位置,已顺利完成首个钻孔任务,共从3770多米深的海底钻取71管沉积样品。苏翔和意大利女科学家克劳迪亚24小时轮番值班,从每管样品中寻觅“超微化石”。他们已找到了800万年前的“盘星石”标志性属种。也就是说,目前钻取的南海沉积物最早是800万前沉积的,这与有孔虫化石定年相吻合。

  自上个世纪610年代以来,随着大洋钻探的展开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利用,属于海洋“草根阶层”的“超微化石”愈来愈受重视,成为古海洋学和海洋地质的重要研究材料之1。我国超微化石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10年代,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传联教授,是我国长时间研究超微化石的权威专家,苏翔是他的第1位博士生。

  “在同济大学求学12年,老师教给我的,不但是超微化石知识,更是1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1种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苏翔说,“这类责任感就是面向大众的科普宣扬,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知识、了解甚么是超微化石。”

  在同济大学读书期间,苏翔常常参加学校里的各种科普活动。他曾到法国的欧洲地球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学习1年。这1年对他震动最深的,不是外国同学学习刻苦,而是他们广博的知识面。这些知识,来源于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高质量科普教育。

  “比如说,‘决心’号几近在每一个钻探航次,船上都设有科普教育专员,将正在展开的大洋钻探,直播到学生的课堂。许多新鲜的科学知识、新颖的科普方式,我们都很欠缺。作为1名科学工作者,我感到义不容辞,更期待国家在制度上多多鼓励。”苏翔说。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