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科学家公布古人类学研究新动态或证明人类祖先多地起源

2017-03-02 15:00:46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汪永基)我国古人类学研究领域关于人类起源与演变的学术探讨与争辩随着1系列国内外新材料新数据公布而日益升温,遭到学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中国科学院古人类学家、研究员高星日前在北京做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我们从哪里来”为题,向30余位专家学者公布了新的研究材料和动态,试图证明有关古人类多地区进化及连续进化的论述。

  世界范围的古人类学研究由来已久,因课题庞杂、材料稀缺、技术瓶颈和研究人员主观判断等条件因素而长时间处于领域狭窄化、材料碎片化、结论片面化的状态。最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在这1研究领域奋起直追,表现非凡,成果颇多,在国际学界有了赞誉可观的1席之地。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利用也使我国在研究话语体系构成初步建构方面遭到广泛关注。

  在古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因进化阶段有古猿、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与现代人等的专业表述,并被学界广泛共鸣,同时被广泛共鸣的还有“人类最早的先人起源于非洲”。目前有关核心争辩的焦点是“现代人类即晚期智人是有别于直立人和初期智人的1个新物种,大概在20万年至10万年起源于非洲。”此说认为并强调,非洲是现代人即晚期智人唯1起源地,于6万至7万年前走出非洲,并逐渐替换东亚等地区原本的古老人群,包括“北京猿人”。

  研究员高星从古人类学、旧石器时期考古学和遗传学3个领域交叉研究新进展方面,公布了1系列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现状。他针对我国河北泥河湾遗址发掘新的进展,江苏中华曙猿迹象的论证,河南舞阳古人类遗址研究,重庆龙骨坡和宁夏水洞沟古人类遗址研究等材料的系统分析,结合欧洲直立人到智人阶段尼安德特人的古基因组测序新研究发现,原来被认为已消失的这1人群,通过4%到近20%的古基因遗存,悄悄保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基因序列中。

  高星认为,以上的“出自非洲说”及“替换说”虽然在学界有其相当部份学者的认同和市场,也有其相当多的古老人群基因数据做论点支持,但其实不能代表终究的科学结论,可视为领域研究阶段性的表述。而后来居上的研究成果和新材料数据的不断被发现表露,使“多地区进化”及“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核心论述更加可靠。

  高星介绍,通过古生态学研究,人类进化并没有跳出自然选择的范围,在古人类的进化发展中,晚期直立人以来人类就是1个生物种群,包括中国地区在内的东亚地区自出现直立人以来,人类的进化是连续的,没有分化出新的物种,不存在演变链条的中断,期间未产生过外来人群对本土人群的替换。他强调,东亚这1地区的古老人群与外来人群产生过基因交换并与时剧增,明显表现出1种有序的融会关系。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