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青年科学家逃离北京 院士:房子太贵压力我们懂

2017-04-02 08:00:35

  就在两会接近尾声之际,1篇名为《1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何选择离开》的文章,点击量破了10万。

  文章作者从北京大学本硕博毕业落后入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最后,却由于买房、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含泪告别中科院的老领导,转战南京某高校。

  “逃离北京”,并不是科研界独有的话题。和许许多多怀揣着梦想的“北漂人”1样,那些蜗居在北京的年轻科学家,1边承受着科研的压力,1边遭受着生活的挑战。这1问题,正是今年两会上,科技圈的代表委员们所关心的。

  你们的压力我们懂

  对当下北京的生活压力,科学家们都深有体会。“北京的房子太贵了,这个是客观事实。”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家骐说,即便用他1辈子的身家,在北京也买不起1间略微宽阔1点的房子。

  一样过过苦日子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也在为年轻的科学家们着急:“他们的压力我们懂。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有全国最好的科研资源和国际交换环境,也是全国优秀科研人员集中的地方。但北京本身的生活压力大,确切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

  对“逃离北京”的这位科研人员,王家骐认为应当理性地看待,没必要过分解读。这是那个科研人员在对事业、家庭等各方面做出权衡后的1个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姚檀栋一样认为,这个“逃离北京”的故事,代表着1种人材的正常活动。“每位科研人员都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权衡。有些人可能更合适在另外一个地方发展。”他说。

  每一个时期都有长征路

  用现在的标准评判,那时候王家骐的工作、生活条件可以说是苦得不得了。

  他1963年本科毕业,1966年研究生毕业,1直到1979年才评上助理研究员。那时候,王家骐已39岁了,在这16年间,他有两个孩子,全家人挤在1个15平方米的筒子房,做饭是在走廊,洗手间是公用的。1986年当所长,工资也只有200多块钱。

  不过王家骐说,回想起来,那时候并没有觉得艰苦。“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长征路,每一个人也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要有走长征路的精神。”

  在王家骐看来,年轻人不1定非要留在北京工作。“现在中科院在全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的研究所,对青年人材来讲也是不错的选择。”王家骐说,“即便他选择到中科院外工作,也是1样在为国家科技事业做贡献,应当更加宽容地看待这个问题。”

  怎样让你留下来

  在王家骐看来,留人的方式不过有两种,1种是事业留人,即便目前条件暂时差1点,但是在这里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就能够斟酌留下;1种是待遇留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各方面机会也很多,科研人员完全可以选择对自己压力小1点的道路,“总之,要给人材选择的自由”。

  姚檀栋建议,在此情况下,国家应当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经费支持,根据科研信誉和成果,发掘优秀科研人员,并将其作为“种子选手”加以培养和支持。

  2012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延续展开“3H”工程,解决科研人员住房、家庭、健康困难,落实后勤支持体系计划、解决科研人员后顾之忧、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针对这1工程,王家骐说,这是中科院以人为本的1种体现,但是也要看到,在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1下子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其实,北京的条件已比东北、西北地区优越很多了,全中国就1个中关村小学,人人都想上是不可能的。”王家骐说,“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要,其实不是说进不了中关村小学,你的孩子就没有前程了。这1点,看看我们中科院出了多少穷苦地方来的优秀科学家就知道了。”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