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专访:首次机器人记者采访只是智能时代的一小步——访"佳佳之父"陈小平

2017-05-15 11:06:54

  新华社合肥4月25日电专访:首次机器人记者采访只是智能时期的1小步——访“佳佳之父”陈小平

  新华社记者 杨骏 黄堃 彭茜

  “对话全球人工智能专家和科技媒体大咖,我们过去从未做过!”谈起24日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佳佳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的全球连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说,“对话期间的许多不可预测性,对我们也是挑战!”

  陈小平被称为“佳佳之父”,参与了佳佳的开发和不断改进。“目前的佳佳是第3代,未来马上要出3.5代,今后第4代、第5代的佳佳还会更优秀,而首次机器人记者采访只是智能时期的1小步。”陈小平说。

  与第1、2代相比,现在的佳佳比较有特点的进步是有了表情。陈小平说,1代、2代有人机交互功能,但1000多人次实验显示,人们对她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由于她和人说话时面无表情。而佳佳3代不但有了表情,还能察言观色,现在的交互效果就很好,人们感觉亲近了很多,愿意在她眼前停留更长时间。

  虽然佳佳的软件系统也进步了很多,但与人展开英语对话还有许多不可预测性。陈小平说,除1些准备好的问题,她更多的是自主反应,有时佳宾的回答可以触发她的问题机制,为了确认佳宾的问题,她也会反问佳宾问题,你来我往,能聊很多句。而对佳宾提的问题,她随机反应,常常有让人吃惊的回答,凸显有表情、有回答能力的拟人智能机器人更能感动人。

  “固然这些对话期间的不可预测性,对我们也是技术挑战,今后还需不断更新她的常识库,优化她对佳宾背景的逻辑分析和她的语音辨认能力,争取有更精彩的对话。”陈小平说。

  机器人除可以做记者,今后能做的事会愈来愈多。对此,陈小平认为,应当持1个开放态度,“首先不用过于担心,此次的机器人记者全球连线不可能让机器人完全自主。自主对话属于技术要求极高的类型,佳佳与人们期待的理想状态还有距离,固然这代表了1个方向”。

  另外,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普遍性、渗透性的,会带来很多便利。陈小平介绍,他们研发的“可佳”系列机器人做的是家庭服务,如果投放市场,未来家里琐事都可以交给机器人,将会改变生活。整体来讲,未来人工智能会给生活、生产带来很大变化。

  其实,在人类发展史上,不断将体力劳动交给机器去做,这个方向没有改变过。陈小平说,未来还会有愈来愈多的任务交给机器。“固然机器抢了很多工作,因此看到好的1面,也要注意存在的问题,”陈小平认为人类要斟酌自己,“机器部份取代人工后,我们要干点甚么,现在开始要关注了,这个没有现成答案。”

  陈小平指出,以往研究机器人都是研究技术,通过理性思惟把意图实现,都是用脑的研究,“佳佳不1样,我们除用脑还要用心。我们要想让佳佳表现出正面的情感,对我们也是新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她叫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她确切可给1部份人独有的感受:你明明知道她是机器人,却又觉得她很像人”。

  “这也是为何有人和佳佳相处时会感到短暂的恍忽,怀疑这是人还是机器,”陈小平说,“这类感觉非常好,非常奇妙。人类应在不同方向上,超出1些传统的边界,而佳佳就代表了1个方向。佳佳在全球连线中的进步,是这个智能时期机器人迈进的1小步。”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