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埃博拉致死人数达826人 疫情现失控征兆
中新网8月4日电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西非埃博拉病毒爆发所导致的死亡病例已攀升至826人,几乎是上一次最糟糕疫情死亡人数的两倍。
最新数据似乎表明疫情正在失控,从7月28日至7月30日3天内就有超过50人因感染这种病毒而死亡,病毒的蔓延速度超过了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遏制疫情的速度。
世界卫生组织称:“新增死亡病例的飙升……要求所有国家协同努力,解决已发现问题,包括卫生设施传播和有效接触追踪。”
最新死亡人数公布之前,3个西非国家周末宣布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疫情,包括出动军队在村庄实施隔离。3国在一份声明中称,新的措施将关注于“超过70%病例所在的跨境地区”。它们补充称:“政策和军队将隔离这些边境地区。”
3个受疫情影响国家的邻国科特迪瓦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不过,该国还没有报告任何病例。
埃博拉病毒目前无法治愈,也没有疫苗,有2至21天潜伏期。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高达50%至90%,会引发呕吐、腹泻、内出血和外出血。
此次疫情是自近40年前首次发现该病毒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上一次最严重疫情发生于2000年的乌干达,当时死亡425人,在1976年首次爆发疫情时,有280人在位于目前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偏远村庄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此前警告称,“如果形势继续恶化,就死亡人数而言,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而且还会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并很有可能蔓延到其他国家。”
她补充称:“疫情发展速度超过了我们控制它的速度。” 以上就是关于“西非埃博拉致死人数达826人 疫情现失控征兆”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西非埃博拉致死人数达826人 疫情现失控征兆”内容,谢谢!
-
研究发现牛奶中的A1蛋白质可能引发乳糖不耐受症状
研究发现牛奶中的A1蛋白质可能引发乳糖不耐受症状 孙建琴教授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4月20日,一场关于“重新定义...[详细]
-
北极熊出逃被射杀 网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比如用麻药枪?
北极熊出逃被射杀 网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比如用麻药枪?据报导,1头灰北极熊名为"蒂普斯"(Tips)。这头母熊...[详细]
-
我国科学家攻克病毒学难题 首次发现乙肝受体
我国科学家攻克病毒学难题 首次发现乙肝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详细]
-
政府工作报告专家解读:医疗利益格局将朝有利患者方向重大调整
政府工作报告专家解读:医疗利益格局将朝有利患者方向重大调整新京报快讯(记者吴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详细]
-
“十三五”眼健康规划发布
“十三五”眼健康规划发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发布《“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mdash...[详细]
-
西非埃博拉致死人数达826人 疫情现失控征兆
西非埃博拉致死人数达826人 疫情现失控征兆中新网8月4日电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详细]
-
-
信达生物宣布与奥赛康合作的第三代EGFR TKI 肺癌靶向药物奥壹新®(利厄替尼片)一线适...
美国旧金山和中国苏州 2025年4月26日 /美通社/
-
微芯生物发布2024年报及ESG报告:核心产品驱动增长,长期价值彰显
深圳2025年4月25日 /美通社/ -- 4月25日晚,深圳微
-
前瞻科技赋能预防医疗 欧姆龙健康医疗媒体交流会聚焦“智律波”核心技术
上海 2025年4月26日 /美通社/ -- 2025年4月25日,大
-
成都先导发布2024年年报:全球化战略布局成效显著,多技术平台协同驱动高质量增长
成都 2025年4月26日 /美通社/ -- 4月
-
鱼跃发布会推出30余款新品,AI生态驱动医疗健康数智化革命
南京 2025年4月26日 /美通社/ -- 4月26日,以"
-
鱼跃医疗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数智化转型赋能医疗健康生态
南京 2025年4月26日 /美通社/ -- 在全球可持续发
-
-
-
肝纤维化不能吃什么?肝纤维化饮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国人口14亿多,其中有9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
-
肝硬化需要全疗程用药吗?哪个品牌的软肝片好?用药讲疗程,安全有保证!
人们常说“慢性病要以慢治慢”。古人倡导“
-
肝硬化的突出表现有哪些?用什么药软肝效果好?保肝软肝就选中成药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引起肝硬化的病因
-
肝硬化的前期表现有哪些?肝硬化前期该如何选择软肝药品呢?
中国人的饮酒文化众所皆知,都特别喜欢酒桌
-
肝硬化患者吃什么药好,复方鳖甲软肝片有效吗?疗效值得认可
我国是肝病高发生率大国,每年有超过120万病
-
肝硬化吃复方鳖甲软肝片怎么样?复方鳖甲软肝片功效与作用来评价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