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ARM全球执行副总裁:物联网时代中国芯片会有更多机会

2017-06-04 05:22:57

635842291713849707136

在高通、联发科、华为海思等等这些你所熟习的手机芯片厂商背后,有1家名为ARM的公司藏身幕后。

它其实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将芯片的架构方案授权给高通这些合作火伴,后者加上自己的技术再去生产,ARM从每个出厂芯片中抽取少许的IP授权费用。就是通过这样1个商业模式,ARM将自己的生态链越做越大,建立起了1个能与英特尔对抗的帝国。

PC时期,英特尔独霸天下。但在移动互联网时期,ARM阵营已掌控了绝大部份的智能手机。有报导称目前全球95%的智能手机都利用了ARM的芯片方案。

不过,商业领域没有永久的王者。接下来围绕物联网将会有1场新的竞争。

英特尔意想到了自己在智能手机的缺位是由于动作太慢,所以在物联网上它已开始提早布局。而ARM仍然坚持把技术开放给所有合作火伴,依托生态链的气力集体作战。

ARM全球履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近日接受了界面新闻的专访,在他看来,物联网时期跟过去的PC时期、手机时期会完全不1样。物联网对芯片的要求会更加多元化,这也意味着,在这1波芯片业整合以后,物联网真正到来将会催生出更多新公司的突起。

吴雄昂认为,这也许是中国芯片业难得的机会。

界面:高通等手机芯片巨头最近过得不太好,这会影响到ARM吗?

吴雄昂: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厂商固然有的时候会做得不够理想,但是ARM代表了全部移动市场的生态系统。虽然这个移动市场的总量成长没有之前快。但是未来趋势对我们还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对ARM的财务影响不是很大。

上季度我们的财报非常好。为何呢?其实有几个缘由。第1个就是终端产品过去采取32位的ARMv7架构,而今年有相当1部份转成64位的ARMv8架构。这在性能和产品体验提升的同时,相对来说对我们全部版税的收入也会有1定的提升。

第2,由于手机被赋予的功能愈来愈多,所以手机的运算能力也提高地愈来愈快,现在4核、8核、10核都出来了。核越多,对ARM在每一个芯片上占的比重会增加1些。

第3个就是我们在其他的新IP市场占有率愈来愈高,包括GPU,包括视频,这些新的IP出来以后,在同1个芯片当中使用ARM 1P的比重也相应增加。

所以相对来讲这3个方面造成了我们虽然在量上没有增长的比之前快,但是在每一个芯片上的盈利还是有相当大的成长。

界面:ARM已25周年了,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智能手机时期的巨大成功,你认为它能发展到现在的关键是甚么?

吴雄昂:我觉得最核心的关键点还是ARM独特的生态系统。

传统的生态系统都是中央式的,常常是1家公司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成败。它对这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控制力。过去,比如说是游戏机厂商决定了哪些游戏可以在上面跑,哪些装备可以和它适配。PC也是,1年有多少CPU线路,这些都是计划好的。

这样的系统有1个很大的问题,常常到了下1波革命的时候,掌控这个系统的公司作为既得利益者有很多的苦衷,不见得可以很快地适应变化,这就拖累了全部生态系统。

ARM的好处在于它是比较开放的,更像是1个开源系统,但是有1个统1的标准。

这样1个开放社区式的系统中,谁都可以加入。同时,没有谁可以阻挡这个系统去做新兴的市场。比如说我们1开始是做打印机这些嵌入式的,也不是做手机的。我们被带进了第1代的GSM手机,然后又被带入了功能机。后来又有了智能手机。

所以这个生态系统最大的优势是,把发展决定权交给生态系统里的合作方。你只要找到足够多的火伴就能够打赢这个市场。不管技术革命怎样变化,我们总能找到方向。由于有这些合作火伴在各个领域尝试。

由于1般来说,生态系统的领导者都希望对生态系统有足够的掌控力。我可以决定谁进来,谁不可以进来,我可以决定价格体系怎样样。但ARM的开放模式,能避免ARM本身由于自己的决策失误造成这个生态系统的衰退。

固然它也有1些缺点,就是控制力弱,有时候厂商直接会造成更多的竞争,但不是所有厂商都喜欢充分竞争这件事情。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大家相互博弈,而ARM是1个比较中立的角色。

界面:ARM有可能偏向某1家合作方吗?

吴雄昂:我们从1开始的原则到全部架构,就禁止我们偏向谁。

由于你1旦有偏向的时候,就会回到这个问题,你怎样知道自己的决策是对的?好比在中国1般做法都是采取2/8法则,就是80%的精力用来扶植20%可以成功的公司。但是我们在中国采取1视同仁,全部开放来做。

界面:现在大家都在谈物联网,都在抢占布局。你眼中的物联网时期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会有甚么不1样?

吴雄昂:我觉得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1,物联网对计算的要求会更加多样化。手机相对来讲其实还是“同质化”的。从计算能力来说,手机分了高中低几个档次,同档次之间对计算的要求几近是相同的。

第2,物联网对安全和信任问题有更高的要求,目前还比较难以解决。由于你用手机访问任何东西,基本上还是由你“人”来决定。到了物联网,比如所有的车都是联网自动驾驶的,它需要对沿途红绿灯等所有装备传来的信息有1定的信任度。如何保证这么多不同的提供商,不同方面的信息来源的正确度、稳定度,这是1个很复杂的问题。

第3,如何真实的智能。如果前面的1些基础问题都解决了,所有装备都能相互通讯了,新的利用究竟是甚么?是否是手机仍然是最主要的东西,还是说每个终端,或手机上每个界面都是1样的重要?如果有变化,全部架构肯定是响应这个变化。

界面:物联网对计算需求的多样化,是不是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新机会产生呢?比如1些新芯片厂商突起?

吴雄昂:我觉得肯定会有1些新的厂商出来。

但现在你还看不出来,要等到物联网利用真正起来以后。我的意思是说,现在全部半导体行业还在经历1段相当长的整合期。最少短时间来看,芯片公司的数量不会增加,乃至还在减少。

甚么时候会产生变化?可以参考智能手机的发展阶段。在iPhone刚出现之前,那个时候虽然有智能手机比如黑莓、Windows等,但那个阶段芯片其实没有太大变化。等iPhone和安卓普及并产生了很多颠覆性的利用以后,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形态出现了巨大变化,这催生出了1批新的芯片公司。

一样我觉得物联网现在还没有新的能够改变生活的颠覆性利用程序出现。这个时候,我觉得芯片公司暂时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总量上反而可能会减少。

界面:这对中国厂商来讲是否是1个反超的机会呢?

吴雄昂:上1波讲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国内2010年的状态很像国外2008年的状态,有两到3年的差距。

但在物联网这1块我觉得差距非常小。在国外做1些实验性的东西,或许几个星期以后,国内就开始有类似的东西出来。有的时候乃至是国内更早。不管是BAT、物联网公司还是传统公司,大家对物联网的投入和决心都是很大的。

所以我觉得这1波最大的不同就是,国内公司很有可能会走到前面去。由于它跟得紧,跟得快,起步比较好。而且,国内厂商的技术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拿芯片来讲,相比56年前可以说是量变到质变。1个是国内工程师更多更强了。第2个他们和全球其他厂商的差距变得非常小,再加上国内本身就适应得快,所以就算有差距也能够弥补了。

而且从资源投入来看钱又不是问题,在有足够多的钱、能力又不错的情况下,我是比较乐观的。

最近华为、展讯、瑞芯微、全志等都做得不错,去年基于ARM内核的“中国芯”出货量超过了15亿片。

界面:您如何看待前段时间由国家牵头,对芯片业进行的1系列整合?比如紫光团体进行了1系列大手笔的收购。

吴雄昂:应当说芯片行业如何转型这件事情已产生了,不可逆转了。如果说没有这类大趋势逆转的话,光靠紫光财务操作是很难做到这1点的。

这些变化的产生其实有行业规律在背后。紫光的这1轮并购、成长、扩大等,体现了中国还是认可全部半导体行业本身的成长空间会比较大。

第2个反过来体现了中国过去这么多年人材储备的成长。今天如果说我们国内的半导体设计人材,还是10年前状态的话,就算有紫光1样的公司,它买了也管理不了,也做不下去。

所以说,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积累已到了这么1个阶段了。在所谓商业模式利用层面,中国其实已走在了前面。但半导体这个行业水比较深,技术难度也比较高,需要1些时间。

界面:ARM本身的商业模式在未来会有变化吗?

吴雄昂:有变化,应当说我们希望提供的解决方案更全面,不论是子系统、物联网的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等等,ARM都会去完善。由于我们的芯片厂商真的需要这个。今天比如说做物联网芯片,行业这么散,要为每个细分行业都去定制软件,如果说每家都自己去做的话是很累的。

还有在安全加密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方案。未来物联网对装备间安全的要求肯定比手机更高,所以这块我们也会加大投入。

过去我们只在硬件、芯片上赚钱,现在走到软件上了。而且是服务器上的管理软件,这是1个巨大的变化。

界面:中国现在各个领域的创业都很热,ARM有无1些投资计划?

吴雄昂:不论是在财务、人力等等资源方面ARM在中国的投入都会加大。未来也会有专门的投资基金。关于投资的领域,很重要的1块是前面说得比较多的物联网领域。

第2个是大家讲得不太多的服务器。服务器其实也在变化,现在服务器的负载跟之前不太1样,比较合适于分散式的。这方面ARM服务器是比较有优势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不断有新的厂商加入到ARM服务器的阵营来。

这方面中国可能会走到前面去,第1个是由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成长很快;第2个是中国的包袱比较少,胆子也比较大,可以弯道超车。另外1点就是中国很希望产业掌握自己的命运,所谓自主可控,这点是ARM体系1个很好的模式。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