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人文清华”讲坛|彭凯平专场:求解幸福

2017-06-09 17:31:28

  “幸福的体验是1种澎湃的福流。我希望30年以后,《新华字典》能够把‘福流’作为1个词语收录其中。”

“人文清华”讲坛|彭凯平专场:求解幸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6月5日晚做客“人文清华”讲坛,与现场观众分享他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求解幸福”的思考和感悟。演讲在美国著名黑人爵士乐歌手阿姆斯特朗的名曲《如此美好的世界》中结束,这是彭教授心爱的曲子,也传递出他对幸福、美好的积极求索。

  在1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彭教授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为大家剖析关于幸福的常见误区和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心理危机。“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也不是简单的满足,幸福不是有钱就能够,也不是靠他人就可以给予,幸福更不是独善其身。幸福实际上是1种成心义的快乐。”

  在2017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中,中国仅排名第79位,彭教授分析认为,社会公益捐赠严重不足、缺少基本的社会信任和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偏低是致使中国幸福排名不尽如人意的主要缘由。正是在全部中国社会需要积极构建社会正能量、增强老百姓幸福感的大背景下,彭凯平教授1直在思考清华心理学系应当如何在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和人民幸福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清华心理学系愿意宏扬提倡积极心理学和科技心理学并努力做出技术的探访,所以我们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幸福科技实验室,希望能够利用清华跨学科的技术优势来提升我们清华的心理学,靠清华的优势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来建设领先于世界的心理学。”

  2017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 中国排名仅第79位

“人文清华”讲坛|彭凯平专场:求解幸福

  联合国每一年都要公布世界幸福报告,而今年中国的幸福指数排名在此榜单上仅排在第79位。

  彭凯平教授认为,中国不论是在政治实力、军事实力、平均寿命、医疗健康保险等硬指标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拖累中国实力的恰正是3个重要的心理指标:第1、中国人愿意做公益、做慈善捐款的比例很低,特别是中国富豪不捐钱、不花钱,中国富人的捐助比例在全球排名倒数第1位。

  第2个指标是社会信任度比较低。“他人说了1句正面的高大上的话,我们1言以蔽之,装,由于我们本能地就烦他人装。”而社会信任度较低就会致使社会的敌意归因偏向。

  第3个指标是主观幸福感。当我们问中国老百姓幸福吗?得到的最多的表达是“不知道”。

  正因此,彭凯平教授强调,心态建设、心态发展、心态调剂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进步以后必须补的1门课程,心理建设乃至要摆在社会建设之前。“你的心理建设如果没弄好,弄社会建设和政治改革都会出问题,所以心态调剂是第1位的。”

  80%的中国人不能从工作当中得到快乐

“人文清华”讲坛|彭凯平专场:求解幸福

  彭凯平教授带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团队做了很多网络心理的研究,除研究幸福指数以外,也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健康指数做了诸多研究。换句话说,老百姓在做甚么事情?每种事情为他带来幸福的感受如何?

  他们的研究发现,80%的中国人不能从自己的工作当中得到快乐,中国人在工作中产生幸福感的人数,在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里面排名倒数第1。这是由于大部份中国人把工作当作1种责任、贡献和服务,当作1种养家生活的手段,而不是让自己产生幸福的方法。

  彭凯平教授支招说,虽然外在的环境不能改变,但自己对工作的认识能够改变,可以尝试把工作当作幸福的手段和方法,也能够把这个工作当作1种产生意义的特别重要的源泉。

  过了1定的幸福拐点以后,幸福跟金钱就没有绝对的关系了

“人文清华”讲坛|彭凯平专场:求解幸福

  大量的心理学调查研究已发现,过度的金钱满足未必是幸福特别重要的保障。特别富裕的人和1般人在幸福感上并没有太大区分,暴富的人常常还不是特别幸福。有1个很重要的心理学研究,也是经济学的研究乃至发现,1夜暴富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幸福指数比没有中彩票的人还低。所以,幸福其实跟金钱之间并没有完全对应的关系。

  彭教授在演讲中介绍,1991年曾有1个关于人均国民收入和幸福感的统计,发现国家财富与公民幸福感之间的相干是 r = .67,但主要是在最贫困的国家里,财富对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大。反而是特别富裕的国家,它的幸福指数未必很高,很多国家,像美国、日本、韩国,GDP都不错,但是他们抑郁症的比例,其实比1般的穷国反而高1些。

  当人均GDP到达3000到4000美金(人民币约两3万元)时,经济发展水平略好,幸福感会增强很多,但是过了这个“幸福拐点”以后,幸福感就跟经济收入没有那末大关系了。当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国家财富与国民幸福感的相干就消失了,美国的国家财富与幸福感的相干只有 r = . 12,而人权、同等,公正等指标的影响开始明显增大。

  央视该问老百姓的问题“你福流过吗?”

“人文清华”讲坛|彭凯平专场:求解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齐思真·米哈依于1960年代视察企业家、美术家、国际象棋高手、攀岩者、作曲家、运动员时,发现这些人在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中全神贯注地工作,经常遗忘时间的运转轨迹和周遭环境的知觉。这些人参与的活动完全出自于其内在的乐趣,这些乐趣来自于活动的进程,而不是外在的报酬。这类经过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他称之为FLOW。彭凯平教授将之翻译为“福流”,并强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不乏这样的“福流”体验:在《庄子》关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有1位解牛的屠夫庖丁,在从事自己所熟习和爱好的工作当中,就到达了1种物我两忘、幸福畅快的状态。

  “因此如果1件事让你产生浓厚兴趣,专注而沉醉其中,对周围的1切浑然不知。你始终被1种愉悦的气力推动着,虽然这件事对你有挑战,但你不断探索,觉得能控制它。当活动完成后,你非常喜悦,体会到创造性的乐趣。如果上面的情形都曾出现,毫无疑问,你就是具有过福流体验的人。”

  幸福不是爽,而是1种成心义的快乐

“人文清华”讲坛|彭凯平专场:求解幸福

  在彭教授看来,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也不是简单的满足,更不单单是心灵鸡汤,它有脑科学的定位,有神经递质的作用,有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功效,也有看得见、抓得着的数据变化。

  彭教授给出的定义是,“幸福是1种成心义的快乐。”首先幸福绝对不是虚幻的概念,幸福有物资的生理的基础,最少有3个特别重要的生理指标和幸福密切相干。1个就是幸福的人1定不能有过度的负面情绪的活动,杏仁核是人类负面信息加工的中心,人在不开心、焦虑、恐惧时,杏仁核充血产生很多不愉快的情绪,所以幸福绝对没有那种杏仁核过分的活动。第2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幸福1定要有1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大脑1个特别重要的神经加工中心叫VTA,它分泌出来的神经化学激素类——类非肽、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都是和我们幸福的体验密切相干的,所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是除这些情绪的指标以外,幸福还有1个特别重要的人性的意义,就是大脑前额叶是幸福体验特别重要的区域。“当我们感到幸福时和感到愉快时不1样,1定有1种智慧、人性,有1种对人生的深入的理解和满足感。你1定要觉得此时此刻的快乐状态是有价值的,它是成心义的,是社会所承认和接受的,也是你愿意去跟他人分享的,这个叫做意义感。”

  本次演讲,现场观众反应热烈,众多媒体进行了报导。活动通过腾讯经典课堂、搜狐教育、千帆直播、网易健康、凤凰文化、中国青年报官方网站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APP及人文清华官方微博在线进行了同步直播。另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考试报、健康时报、中国网、千龙网、瑞丽网、未来网的记者也相继关注了活动,或到现场进行报导。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发起的大型思想传播活动,推动建设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新百年。讲坛定期约请优秀人文学者,在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公众演讲,论述其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

  讲坛于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华学堂正式开启以来,已举行10场演讲,此前文学家格非、国学家陈来、社会学家李强、伦理学家万俊人、历史学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晖、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国家高端智库国情专家胡鞍钢等知名清华人文学者,和74届雨果奖“最好短中篇”小说获奖作家清华校友郝景芳都曾来到讲坛分享灼见,与听众交换。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