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育儿亲宝

暑假:给孩子补堂防拐骗课

2017-02-03 14:04:58

  美国的1项研究表明,幼儿在遭到诱惑时,同意跟随诱骗者。而在儿童诱拐案件中,只有采取暴力的手段,大多数试图采取诱骗的手段。而中国的1项调查也显示,儿童被拐骗现象非常严重,每一年都有儿童因此失踪。那末,家长该如何有效增强孩子防拐骗的自我保护意识呢?

  认清经常使用诱骗手法

  家长要让孩子了解拐骗者经常使用的诱骗手法。这类手法最多见的有3种:

  第1种手法称为“权威诱惑法”。

  即拐骗者能叫出小孩的名字,然后告知孩子说,受爸爸或妈妈拜托,前来带孩子回家,乃至说得到了老师的同意。这类“权威诱惑”通过欺骗孩子的信任感而诱骗孩子。

  第2种手法称为“物质利诱法”。

  例如,“小朋友,在我的车里面有1个礼物给你。想知道是甚么吗?跟我到车里去看看吧。”这类方法利用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而到达拐骗孩子的目的。

  第3种手法称为“领路带路法”。

  诱骗者利用孩子仁慈、乐于助人的品格,成心勾引孩子。例如,“小朋友,你知道去酒店的路怎样走吗?你能不能带我去啊。”

  家长要告知孩子应对上述各种诱骗手段的方法。对前两种诱骗,要求孩子最少1定要直接与家长和老师通话确认。因此,必须要求孩子能记住家长的手机号码。而对类似“领路”的要求,为了保护孩子乐于助人的品格,同时又避免可能遭到的伤害,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指路法帮助他人。

  多进行反拐骗演习

  家长要尽可能通过事例分析、游戏和情形摹拟问题的方法,强化孩子掌握有关防范拐骗的自我保护方法。由于遭到年龄特点和经验的限制,简单的说教对孩子不容易产生深入的印象。直观性、形象性和操作性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家长可以结合身旁产生的事例或有关新闻报导中的案例,和孩子1起分析。家长可以借此询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一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另外,可以在平常生活中,通过创设情形性问题的方法,增强孩子自我防范的意识。例如,家长在带孩子到游乐场游玩时,可以询问孩子:“在游乐场,如果有陌生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希望你能帮他找1找,你怎样办?”

  避免将“坏人”模式化

  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1个主题为“不要开门”的电视节目:在事前已征得孩子父母的同意的情况下,由1名男性乔装成送货员,带着1大堆礼物与5彩缤纷的气球,准备送到1些只有孩子在家的家庭中。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末不予理会,要末隔着门应对。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的姿态带“送货员”参观房间……

  儿童对好人、坏人的理解大多来自于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代表“坏人”的大灰狼形象通常都是贼眉鼠眼、形象肮脏,乃至通常在晚上才会出来。这些故事形象或1些艺术化的形象刻画,很容易致使孩子产生思惟定势,造成对缺少经验的孩子产生判断上的误导。就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节目揭露的1样,只要乔装的送货员西装革履、面带微笑,很多小孩都会丧失警惕。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打破思惟定势,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坏人的含义,并教会孩子辨识和应对真实的坏人。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