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真正刷屏的,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回响

2017-05-10 22:01:28

  1批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优良节目集中诞生并不是一挥而就,中华文化的底蕴藏在我们山川大河的每个褶皱里,如今,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被时期激活了。

  花甲之年的陈勇强是1位导游。他的朋友圈里,迷人风光外,时有几分人文情怀:新年时,转发过“海天在望,不尽依迟”的书信单曲;春节里,贴过几条“飞花令”与友同享;惊蛰时分,又怀揣1本《可爱的中国》在街头朗诵亭1抒胸臆。这节奏,几近与当下电视荧屏的热门文化节目相映成趣。而他的解读似也道出广大观众的心声:“我走过大千世界,每到1个地方都会感慨,还是中国好!中华文化的底蕴藏在我们山川大河的每个褶皱里。”

  今年以来,千千万万个陈勇强发现了并欣喜着,荧屏上忽如1夜春风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诵者》、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等1批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几近开播1个走红1类。

  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的春季从何而来?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有如是观点:“源头肯定是优良的内容。纵观这些节目,从传统诗文到名人书信,无不是被时光挑选、考验过的精品。其次,贴近时期的视听技能与传播方式,其本身也是创作者对优良内容胸有成竹的自信彰显。”归根结柢,这批文化类节目的别开生面并不是一挥而就,而是我们脚下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被时期激活了。真正走红、刷屏的,是我们愈发坚定的文化自信。如陈勇强1样,亿万观众渐渐意想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自己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道是歌诗动人,由于它唤醒了人们血脉中流淌的本土文化基因

  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上 《朗诵者》之前,并不是街知巷闻的人物。但在节目播出第二天,由他翻译的著作上了图书网站热搜榜。通过节目,大家已知晓,老人能把“床前明月光”意译为“月色如水,乡愁亦如水”;大家更想瞧瞧,这位“诗译英法第1人”还曾把雅驯的汉语翻译成怎样信达雅的美文。有网友在微博上写下节目的观后感:“爱汉字,由于阴阳平仄,能书写最动情的心事。”

  道是歌诗动人,由于它唤醒了人们血脉里流淌的本土文化基因,而这正是文化类节目走红的典型路径。

  这些年,因电子装备参与生活,提笔忘字、词穷嘴拙成了多少人的“现代病”。因此,当《中国诗词大会》玩起“飞花令”,许多沉醉在表情包里的年轻人被带进了另外一片广阔天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祥敏说,诗词类节目打开的绝不是新天地,而是激活了固有记忆,“人们重新扎身其中,见天地、见历史、见人生、见情怀,便不舍离开了。”书信也是如此。

  《见字如面》拆过中国最早的战地家书,揭秘过柳宗元致友人的“贺信”,在或惠风和畅、或广譬曲谕的尺书里,观众发现中华文字的无穷精巧。这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1旦被好节目点亮,便与当下生活息息相通。

  从汉字到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的浩大绝伦支持着精品内容源源不断

  宝贵的是,荧屏上的优良电视文化节目不止于文字类、文学类,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在多种主题中。

  中国教育电视台《国风和畅》与内蒙古卫视的《开卷有理》中,理论、格言、名人家训次第展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思想在闪光;北京卫视《非凡匠心》展现几代人1脉相承的工匠精神,这是大善大美的匠人匠心叩开心扉;湖南卫视的《中华文明之美》 寓教于乐充满童趣,它激起了青少年对民族美德的酷爱;而东方卫视的 《2104节气》《人间难得几次闻》 分别将中国农耕文明的精华落地于现今的都市生活,让2胡、古琴、笛子等民族音乐的1篇1章奏响在荧屏。与其说这些节目各自为谋,无宁看做———从汉字、诗歌、建筑、音乐,它们合围成圆,是当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拥抱。

  “罗素曾赞誉,中华文明是唯1从古代保存至今的文明。它的唯1性,既在于5000年求索延绵不绝,更在于它的浩大绝伦足以令我们在世界文化之林独领风骚。”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以《红楼梦》作比:“它文备众体,涵盖了诗词歌赋,又有文学、书法、绘画、饮食、音乐、园林、中医药等传统文化的多个截面,因此被称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仅此1部古典小说,就可以折射中华文化的满目琳琅,遑论悠悠5000年。”

  如此看来,现在的荧屏文化节目,只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撷取零星就绘成了残暴篇章。当观众在习以为常的文化元素里寻觅到中国人最富生命力的精气神,“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属于优良文化节目的生机正盎然。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