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海外视角:法媒探四合院 北京城市改造前景乐观

2017-06-20 16:36:07

海外视角:法媒探四合院 北京城市改造前景乐观

北京的胡同和4合院保存着这座古城的传统。(图片来源:法新社)

  老北京以胡同和4合院出名。虽然大多都已撤除,有些遭到保护和重建,建设成旅游区,但是有些胡同还是保存了老北京的传统。法新社本周对北京狭窄、迷宫般的胡同的现状作了专题报导,总结北京人对北京的城市改造前景非常乐观。

  保存老北京传统

  法新社的报导以在胡同4合院里面居住了近610年的顾辰(音译)为例。顾先生的房子很小,位于1个4合院的1角。他每天起床后就打开朝街的门面,在家门口干起活来。他是电器修理工,为邻居提供服务。4合院的租金10年中涨了5倍,但是他的收费历来没有变过,修1件大约5欧元。他向记者解释与新建的房子比起来,房租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住在地平,不需要再去租个店面。

  这些狭窄的胡同每每天1亮就热烈起来,卖早点的店家早早地搭起了小卖摊,叫卖鸡蛋饼、蒸饺和小米粥。周围的商店也有卖水果、肉和杂货的。

  北京居民的数量在15年间猛增了60%,现已超过2100万。结果4合院被分割成好几户人家,好多家挤在1个4合院生活,仅相距几米之遥。

  住在鼓楼附近的罗浦(音译)告知记者,生活在4合院不存在私密空间。人家看得到你的1举1动,听得到你讲的话。但是,住在北京北新桥510多岁的吴先生却非常满意。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就住在不远的地方,大家每天都能见面。

  滥拆胡同4合院 等于毁掉了无数的故事

  文章介绍,数世纪之前,沿着胡同都是红漆大门,推门进去便是带檐廊或游廊的宽阔的4合院。从1949年以后特别是1966到1976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人被逐出4合院,当局推倒4合院、铲平胡同,在老城区建设新建筑。

  文化胡同网站的1篇文章表露,从1980年至2000年北京胡同消失了1500余条,现存真正意义上的胡同,其数字已由1949年之前的3000余条减少至数百条。而在如何保护4合院这个问题上,政府、百姓、专家、开发商价值取向不同,多年来在认识上很难达成1致。

  中国网引述北京市政协委员唐兢的话表露,“凡在北京居住50年以上的人都清楚,在过去的50年里,大量4合院消失了。”曾担负了15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和10年全国政协委员的舒乙先生疾呼,4合院不能再拆了,以修缮为主,1定要修缮,撤除所有大杂院的背章建房,完全恢复4合院原貌,应当有刚性办法。

  纽约时报报中文网引述1位诞生在鼓楼附近的1条胡同、现在住在另外一条能看到钟楼的胡同里的刘进民的话表示,毁掉胡同,就意味着毁掉老北京生活的肌理。刘进民告知记者,“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普通人离开了,和他们并存的文化也就离开了。”

  文章指出,虽然这座城市在保护那些最负盛名的地标性建筑时还算谨慎,比如鼓楼和故宫,但它却不把胡同里的无序生活看做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逢迎国内游客,就意味着要加大力度修建熠熠生辉的假建筑,而不是保护原汁原味的破旧建筑。天安门附近有1个历史悠久的社区,叫大栅栏。在这里,市政府正在对增进开发的其他办法进行实验。而在鼓楼,正如在老北京的大部份地区1样,为时已晚。北京有3000条胡同,其中的3分之2都已被拆毁了。但是,如果政府采获得当的政策,情况本会有所不同。

  有些街区走高级线路

  法新社报导,有1些胡同向高级线路发展。很多居民开起了画廊、啤酒馆或高级餐厅。周末10分热烈,大家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来胡同里面漫步消费。

  纽约时报报中文网报导,鼓楼附近1些胡同里开起了有个性的咖啡馆,另外还有鸡尾酒吧、餐馆和精品酒店。这个区域正在变得愈来愈上档次,不过这也有消极的1面,如提高房租、挤走本地住户。这些变化是零敲碎打地产生的,因此这块区域依然保存着本身的魅力,吸引着游客。

  这类方式比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展好多了,众多复制的历史街道像迪士尼乐园(Disneyland)1样。前门大街曾是1个很着名的购物区,被拆毁后于2008年重新开放。如今的前门大街上充斥着仿制的晚清风格门脸,还有1棵人工的树和1辆仿制的有轨电车。前不久,鼓楼前那条路上的胡同都被拆了,经太重建后,进驻了包括肯德基和咖世家(Costa Coffee)在内的1些店铺。

  法新社记者总结说,但是,北京老居民对胡同改建其实不怎样担心。近几年来,政府已把许多胡同列为历史文物。顾先生表示,“中国变化很快,但常常越变越好。如果我继续努力工作,1切都会好的。”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