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我国首发市政基础设施五年规划 12项重点工程明确

2017-06-01 20:00:26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计划建设“1035”计划》日前正式发布实行,这是首次编制国家级、综合性的市政基础设施计划。根据方案内容,“1035”期间,我国将实行黑臭水体治理、排水防涝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等12项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我国首发市政基础设施五年规划 12项重点工程明确

我国首发市政基础设施5年计划 12项重点工程明确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计划建设“1035”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次针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制定的5年计划。
  5月25日,澎湃新闻从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的发布会上得悉,以2020年为时间点的“1035”期间,我国将实行城市路网加密、轨道交通、综合管廊、黑臭水体治理、排水防涝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等12项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治理“马路拉链”:城市新区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计划》任务提出,将全面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瓶颈管段的供水管网,因地制宜推动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建设,对暂不具有分流改造条件的,要建设节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省级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和成品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也要因地制宜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同时,计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所有管线必须入廊。
  在交通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等地段,城市高强度开发区、重要公共空间、主要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和道路宽度难以单独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优先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破解“城市看海”:特大城市防涝能力到达50年1遇以上
  《计划》也提出对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的建设。为加快对城市易涝点的整治,使经整治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易涝点防涝能力到达50年1遇以上,大城市到达30年1遇以上,中小城市到达20年1遇以上。
  在城市易涝点汇水区范围内,建设雨水滞渗、搜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增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对道路、停车场和广场进行透水性改造,将区域内屋顶和其他不透水表明上的雨水就近引入,通过雨水滞、蓄实现源头减排。对城市易涝点的排水防涝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或增设机排能力,充分利用绿地、广场、立交桥区空间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配套建设雨水泵站自动控制系统和遥测遥控及预警预报系统。
  同时,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城市内河、次干道路、大型排水明渠干沟建设,建设雨洪行泄通道。根据应急预案,按需储备应急抢险移动泵车、发机电等装备设施,建设暴雨内涝监测体系,提高内涝预报预警能力。
  推动海绵城市:屋顶绿化调蓄、道路使用透水铺装
  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将是“1035”时期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之1,《计划》提出,将推行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搜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还要推动海绵型道路与广场的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搜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海绵型公园和绿地也将被推行,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本身雨水,并未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原标题:中国首发城市市政基础设施5年计划:明确城市防涝设防标准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