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为吃住行打上绿色标签 低碳生活为环保添彩

2017-07-31 19:00:09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环保、自然、绿色、健康,现在这些已成为渗透我们生活细节的标签,表现在吃、住、行等各个方面。这也是最近几年来,我国对环保事业的重视,深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不过专家仍表示,绘就中国绿色未来图景,仍需砥砺前行。
  每天骑同享单车上下班,到超市购物自备环保袋,旧衣物放到小区回收箱——这是45岁杭州市民刘建芳女士平常生活的新时尚。
  绿色涓流,点滴会聚。绿色,这个充满希望的词语,正渗透每个生活的细节,化作绿色生活的基因。
  吃住行:绿色生态理念加速释放
  吃得绿色,住得绿色,行得绿色……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代表着环保、自然、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成为大众的主流选择。
  ——餐桌上的绿色。广州市民索先生在1次参观后,成为1家定制农业公司的“粉丝”——不但定购该公司生产的农产品,而且还作为1名志愿者成为公司的监事,负责监督该公司是不是安全绿色生产。
  “价格是有些贵。”索先生说,但产品质量让人放心。
  据了解,作为农业领域的新兴事物,以绿色有机为主要卖点的定制农业生存的条件远比1般的农业形态要高,但最近几年来却势头迅猛。
  这家定制农业公司总经理邓小刚说,这里的农产品价格是市场价格的3倍左右,但消费者有很强的“绿色消费”要求。
  ——车轮上的绿色。在北京1所中学教书的杨悦,从小到大20多年从没骑过车。“老家山地丘陵多,骑车特别费力,我从小就不会骑车。”
  随着同享单车的盛行,愈来愈多同事朋友骑同享单车解决上班“最后1千米”,杨悦同样成了骑车1族。她说,现在上下班已习惯骑车,周末也骑车出行,方便又健身。
  数据显示,自行车出行近几年迅猛发展。在杭州,公共自行车的范围至今年6月底达8.58万辆,累计租用到达7.94亿人次。而摩拜单车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在全球4个国家150多个城市投放超过600万辆车,每天提供超过2500万次骑行。
  ——“城市”中的绿色。深圳国际低碳城被当地视作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名片。这块计划面积为53平方千米的实验田,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搭建1个自延续、自规避、自循环、自优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低碳城办公室主任伍秋芳说,在计划建设之初,低碳城就对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做了摸底调查。建设进程中也以绿色生态为指点,比如园区的主要道路都采取可渗透水的混凝土道路,园区建筑都是节能、节水、节电型建筑。
  “我们还建立了企业碳排放计量管理软件平台,进行碳排放核算和碳排放量分析管理。目前已在启动区1平方千米的区域投入使用,未来将拓展到低碳城全域范围。”伍秋芳说。
  创造更美生活,创新为“绿色”插上飞翼
  傍晚时分,在粤西湛江,48岁的朱华多1家正围坐在1起吃晚饭,朱华多1边把掉在桌子上的米粒用筷子夹起来,1边教育小孙子,不能浪费食粮。
  “到我家里来吃过饭的亲朋好友,大多都会被爸爸在饭桌上‘普及’1次绿色节俭课,刚开始时觉得挺为难的,但渐渐地也理解了。”朱华多的女儿说,“就让爸爸成为绿色生活的1个传播者吧。”
  浪费和夸耀造成能源消耗。从节俭1度电、1张纸、1粒粮、1杯水中,人们开始实现绿色生活,改变身旁人的消费理念,让生活方式绿色化。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的施梅就是如此。2013年,嘉兴号令居民在家中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她不但在家里要“环保绿色”,购物时的塑料袋清洗干净屡次使用,出门自备茶杯……还借着和邻居、朋友拉家常的机会,“推销”绿色理念。她说:“我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大家共同创造绿色环保生活。”
  在1些地方,绿色理念成了政府管理创新的指点原则。浙江金华1度被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困扰,源头减量始终难以根治,大众分不清楚哪些可回收,哪些有毒有害。
  通过深入调研,金华市想出了1个“土办法”。金华市政协主席陶诚华说,“百姓可能分不清楚哪些可回收,但就算年纪很大的老人都能辨别会烂和不会烂。”用“可烂和不可烂”这个土办法,垃圾分类工作就落到了实处。
  这1分类方法已在金华145个乡镇、4230个行政村推行。走在金华的村口街头,随处可见搜集“可烂和不可烂”垃圾的蓝绿两色垃圾桶。金华基层干部表示,垃圾分类后环境好了,生活品质提高了,环境改良带动乡村旅游农民收益提高也很明显。
  绿色生活的理念,还直接增进了科技创新利用,提升了许多领域绿色“指数”的速度和广度。同享单车、同享充电宝……各种同享类绿色新利用,1诞生就产生了巨大活力。另外,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每隔4年就可以把电动汽车的能量密度提高1倍,使其本钱约下降50%。未来10年,我国顺应绿色制造与节能环保需求的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范围将累计到达2.5万亿元。
  绿色未来:留得住乡愁,容得下愿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108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1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为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奠定了制度基础。
  最近几年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关于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整体方案》等1系列文件的出台,和环保督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河长制”等体制机制建设,筑牢了绿色发展的竹篱。
  在此基础上,我国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绿色元素在社会各个方面开始显现,绿色生活方式日渐深入人心,但我国绿色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
  “绿色意识仍需进1步提升。”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建华说,虽然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行“限塑令”,但至今很多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仍未养成买菜、购物自备环保袋的习惯。
  绿色发展的配套机制有待健全和细化。周建华说,以广东为例,虽然绿色种植已试点数年,也获得1定效果,但全省范围内农产品种植中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问题照旧突出,还没有系统性解决机制。
  随着各种新利用的诞生,政府管理模式也面临新挑战。例如同享单车作为“绿色出行”的新方式迅猛发展,但企业背规投放、用户背规停放也引发社会关注。如何在满足公众出行需求和保护好城市公共空间秩序之间寻觅到平衡点,考验着相干职能部门的智慧。
  绘就中国绿色未来图景,仍需砥砺前行。专家表示,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创新,更需要不断提高国民的绿色意识。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谢少东教授表示,公众对绿色理念的认识仍存在差异。要留得住乡愁,容得下愿景,解决之道既要靠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大众自觉践行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理念。“这不是1个简单的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标题:绿色基因,注入现代生活的血脉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