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耕地红线”节节失守 顶层制度设计开始发力

2017-08-02 21:00:11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工业“3废”和城市生活污染向农村分散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致使了耕地污染日益严重,“18亿亩耕地红线”节节失守。目前来看,虽然国家已出台了很多相干保护政策,但是推行到地方,常常却由于资金紧张、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其他因素而削弱本来该有的力度,土壤修复问题任重道远。

“耕地红线”节节失守 顶层制度设计开始发力

“耕地红线”节节失守 顶层制度设计开始发力  在很多人和有关部门仍在大谈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时候,实际上,耕地质量的红线却早已失守。目前唯一的土壤污染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土壤环境状态整体不乐观,部份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18亿亩耕地红线”日趋失守
  具体数据为:中国土壤超标率为16.1%,以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等重金属为代表的无机污染物超标最为严重,其中镉的超标率达7.0%,成为耕地中最多见的污染物。其中,12.1%的耕地土壤存在潜伏生态风险。环保部另外1则数据则显示,轻微污染耕地13.7%,轻度污染耕地2.8%,中度污染耕地1.8%,重度污染耕地1.1%。
  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时间的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和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废渣排放等活动造成了耕地污染。另外,还有因化肥、地膜、农药等的大量投入、秸秆处理不当和禽畜粪便致使的面源污染。
  而相对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耕地土壤污染具有1定程度的不可逆性,而且触及来源多、范围广、隐蔽性强、不容易监测、控制难度大。
  野心勃勃的耕地治理计划
  根据“土10条”的治理目标,明确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具体到耕地,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到达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到达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到达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到达95%以上。
  不过对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国外媒体报导,这个计划将是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完成的全球最大范围的土壤治理工程。1项研究估计,治理中国全部被污染土壤将耗资约1万亿美元(约合7万亿元人民币);2016年,政府为此拨款约13亿美元。治理水污染的1项类似计划一样经费不足。
  顶层制度设计正不断完善
  对此,农业部在今年3月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行意见,明确指出,健全耕地污染防治市场机制。
  具体而言,完善耕地污染防治投融资机制,建立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因地制宜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第3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事后补贴等情势,吸引社会资本主动投资参与耕地污染治理修复工作,逐渐建立健全耕地污染治理修复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通过第3方治理或PPP模式,实行整县(区)或区域1体化耕地污染治理修复。
  另外,还有专家表示,需要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尝试构建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除经济补偿外,也可通过区域发展政策或结合主体功能区计划的区域政策,进行政策性补偿,以解决地方政府保护耕地与占用耕地之间的经济落差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优先保护优良的未污染耕地。并加强未污染耕地环境管理,防范新增污染。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展开巡查,避免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结语
  耕地质量的提升不但关系着食粮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效益,更关系着农业可延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整体上,我国绝大部份受污染耕地是可防、可控、可治,严重污染不可逆的情况是极少数的。
  我们认为,建立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反应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科学地评估耕地质量补偿成效,预警耕地内在质量产能变化动态,为各级政府展开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根据。对不可逆的耕地污染,我们建议必须改变其用处,建立健全耕地土壤污染危害性评估和退出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大众的食品安全。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