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美食美味 >> 早餐

场景六时效保障

2019-03-18 10:12:04

场景六时效保障

我国快递行业竞争已经全面白热化,基于时效的竞争是其竞争的主要方面,各家为提高时效,提升客户体验,用尽各种办法,考核不可谓不严,管理手段不可谓不多,但据中国快递行业协会统计的消费者投诉项目中,时效延误一直位于前三甲,时效问题一直是用户诟病最多的地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也许,我们能从以下某快递企业的典型场景中得到线索:该快递企业属于加盟制企业,公司规定,末端门店每天下午5点前要把一天收到的快件派车辆送到上级集散中心或者分拨中心,但几乎每天总有门店延误,造成后续分拨延误。集散中心发运也是如此,每天凌晨4、5点装车发运时,总会看到调度人员焦头烂额地打临时调度车辆。到达目的分拨中心时,分拨收货也是最为耗时的时候,

分拨总会因各种因素让你延误个把小时。再加上车辆在途中遭遇的拥堵、修车、天气、车祸等因素造成的时效延误,可以说违反时效的事情每刻都在发生。

1、分析原因

关于时效管理的制度已经很多,但依然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时效的需求,只有两种解释,一是已存在的时效管理方式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做出改变;二是现存的时效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执行力不够。所以,市场上,两种改善方式并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时效管理信息化操作,以提高整体时效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引入,严格落实时效管理因素,如发车时间、装卸时间、在途等待时间等因素。同时,对违反时效要求的行为,实施准确、严格的处罚机制,把企业时效管理落到实处。

2、案例分析

国内某著名快递公司,拥有干线运输线路近千条,运输车辆3000多台,在全国拥有分拨中心、集散中心近百个,企业内也具备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所有业务都实现了互联处理。但是快件延误居高不下一直是该企业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碍,特别是随着公司服务络的不断扩大,延误的情况愈演愈烈,严重的影响着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和企业的声誉。

3、解决方案

影响延误的因素无外乎发车、在途停车、装卸货延误、绕路延误等因素,实际上,只要我们只要通过车载卫星定位终端,获取车辆实际发车、到达的具体时间,并于事先设定时间比对即可轻松知道是否发生延误。下图就是对车辆发车、在途、到达时效的考核界面。

对于即将延误的车辆(采集车辆当前时间位置,计算车辆到达目的地的大致时间,判定是否延误)可通过车载定位终端反馈的数据对时效进行预判,对于即将晚点的车辆,通知司机及时干预,避免延误。下图就是对即将晚点车辆的预先判断结果。图中显示了即将延误的车辆和预计到达时间。对于确实已经延误的车辆,会自动生成延误处罚报表,作为对司机和线路考核的依据。

除对司机、线路进行时效考核之外,对分拨中心也进行时效考核,便于企业掌握分拨中心的组织效率和工作效率。下图就是对分拨中心的时效考核,包括本分拨中心的发车、接车、装卸等待时间的考核。

场景七压缩供应链周期

常听物流行业内人士说我国物流效率如何低下,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各个环节,如运输环节,实际上物流效率已经很高,特别是在个体经营主手里,可以说已经到达效率的极限,但如果我们要把视野放到更高的物流供应链层次来看时,特别是在考察各个供应链主体衔接环节时,其中却掺杂着太多的不合理和浪费。

例如,某企业的一次长距离运输任务,全程用时160小时,最后发现,实际在路上的时间只有30小时,剩余的时间都处在等待进库卸货的过程中,装卸等待占据了整个物流环节绝大部分的时间。实际上,整个进库过程,仓库验收人员并没有故意拖延,相反,是敬职敬业,马不停蹄,只是验收工作太过耗时,而又不得不验。

1、分析原因

实际上等待时间最主要花费在交接验货和进出厂过程当中。一是仓库检查人员要对每车货物进行数目、质量的全面检查,需要花费大部分时间。二是调度无法知道车辆到达的具体时间信息,没有及时安排接车和码头作业,造成等待和延误。

2、案例分析

某日化品企业,在全国有大量的生产制造基地负责各种品牌产品的生产。各生产基地产品直接配送到全国各大物流集散中心,然后再由中心向各地区经销商二次配送。

在实际的运行中,制造基地与集散中心之间的配送效率不高。从珠三角的一家制造厂到长三角的集散中心,公路运输时间30多小时,但从工厂装货到集散中心卸货完毕,却需要花费160多小时,其中,130多小时用在了等待和装卸中。该企业每车货货值小则百万元,多则千万上亿元,长时间的等待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3、解决方案

对于验货环节,企业可以在货柜上安装摄像头和门磁开关,全程密切关注货舱门的开启,一旦发现货柜门被异常打开(非指定地点,非专业人员)立即触发视频拍照,记录每一次开门过程。在末端收货时,要求司机对每一次开门都有充足原因,如果全程下来,没有出现异常开门记录,那我们就可以相信本次运输是安全的,就可以在入库时简化手续,开启绿色通道,快速处理,节省时间。下图就是对每一次开门行为的拍照记录。防止违规开门,保障安全。

收货端可以借助车载卫星定位终端采集回来的车辆位置,速度信息,准确预估即将到达车辆的到达时间、进出仓库、适合码头,及时做出安排和准备,提高车辆进入的效率。如下图所示,车辆监控页面,可以获得车辆当前位置、速度,距离目的地距离,从而估算出到达时间,便于企业提前准备,提高效率。

通过物流透明管理,有效压缩运行时间70小时,也就是说,这一批货物早70小时进入市场,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这只是透明管理在供应链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随着透明管理在供应链领域的进一步融合,未来,供应链透明管理将体现出更多价值。

场景八线路优化

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总会选择一条或数条路况相对较好、运输距离合适的运输路线作为司机驾驶的推荐路线,有些特殊企业,如危险品运输行业,对运输线路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企业综合考虑了安全、效率、成本等多种因素,确定的相对最合适的运输路线。

但实际情况下,当司机的利益与企业约定路线冲突时,司机自然会选择走自己的路,这就会给整个运输造成安全、成本、效率等多方面的风险,但因为企业无法做到对司机行为的透明监控管理,所以没有办法知道司机是不是按照企业要求执行,司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绕路、随意变更线路的行为非常频繁。

1、分析原因

司机之所以敢公然违背公司的规章制度,就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无法被公司知晓,没有惩戒,所以没有压力。即使公司调查,也是自己随意搪塞,对自己几乎不造成影响。实际上,还是缺乏监督的原因,没有监督,也就没有约束,没有规则。

2、案例分析

某专线运输企业,在同一条线路上安排了多辆汽车,都是同批采购的解放,车型相同,运输的货物相同,但对每月核算下来,几个车辆的运输里程偏差很大,经常相差上百千米,有时甚至相差几百千米。最后调查得知,其中,部分司机常常会绕路回家,公司管理部门也多次批评,但绕路回家还是发生,因为企业没有有力证据,管理总是忽紧忽松。最严重的损失是在运费上,因为公司按里程核算用费,这就造成企业内出现“好人吃亏”的现象,影响恶劣。

3、解决方案

实际上,只要实现行业潜力一定大有作为了对运输路线的全程透明监控即可解决问题。如通过在所有车辆上安装卫星定位终端,并由公司管理部门跟车标定固定运输线路。然后通过技术手段设置车辆常跑的运输线路。在车辆实际运输途中,只要全程监控车辆位置即可,一旦发现车辆偏离固定运输线路,立即报警,提醒管理部门注意偏离车辆,偏离位置,偏离时间,把该偏离信息作为月末司机考核的依据,起到约束和规范司机驾驶行为的手段。这就是让司机尽量跑在最优化的路线上。下图就是固定线路的生成页面,设定车辆只能按照该路线行驶,一旦发现偏离路线100米以上,报警提醒监管部门车辆偏离预定线路。

下图就是对运输轨迹的追踪页面,与固定路线比对,发现偏离就会报警。

当然,运输路线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随着业务的变化,固定线路也需要不断优化。上面固定线路的确定,还是依据企业的经验确定的。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线路数据的积累,线路优化的样本也不仅限于本企业,完全可以跨企业,借鉴同行业优秀线路,作为自己的优化线路,该线路设定越合适,对企业越有利。

场景九供应链协同

在物流领域,我们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单独从每个经营个体来看,效率已经很高,如个体车主和司机经营模式,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效率的极致;但当我们要看由他或许承诺不多此而构成的供应链系统效率时,效率往往只是供应链成员的平均水平甚至更低,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参与的主体越多,整体效率反而降低呢?问题出在哪里?

1、分析原因

实际上,一件事情的执行效率不仅依赖单个个体的执行效率,同时也依赖于相互之间的衔接效率,特别是在供应链条长且复杂时,各主体之间的衔接效率甚至比个体的效率发挥更为重要。

2、案例分析

某特大型家电制造企业集团,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了近千个物流络枢纽和节点,形成了全国几大区域的全国性物流络布局。集团公司每一新产品研发上市,都是从生产仓库调拨到各地区区域仓库,各区域仓库再向各级分销商和门店配送。公司为充分保障物流质量和效率,每一层级筛选的都是当地最好的物流供应商。公司期望,通过这些优秀供应商的合作,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物流服务。但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公司发现事与愿违。这些供应链主体之间随着服务络层级的增多,彼此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导致末端消费者感觉物流效率并不高,与企业的预期严重不符。

3、解决方案

(1)打通各供应链主体之间的信息渠道,实现高效互动。

把所有承运商车辆按照不同承运商分组接入到统一信息平台。由集团公司实现对各个承运商信息和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对于每一个承运商,可以分配独立的账号,管理自己所属的车辆,每一个账号下的车辆信息都需要对上一级管理部门透明、公开,便于上级做统一规划和调度。承运商络文章时间::46阅读:之间也可以实现信息透明互通,便于承运商及时了解上下级伙伴的物流操作状态。下图一是对某单货的全流程追踪页面。该页面清楚记录了该单货物从货主到物流企业、承运商用户、专线车辆、最终到达收货方的信息。下图二是对该单执行过程的监控页面。

(2)建立统一执行标准,实现物流高效协同。

在上下级承运商、物流企业、仓储企业之上,构建一个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以上物流主体信息的高效、透明共享和互动,打通彼此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协同。下图是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平台,图中是对全国运力资源的调度监控和管理。

场景十物流金融服务

在日常的物流经营活动中,货主企业把自己的物流业务给物流公司时,一般有3~6个月的账期,在这段时间内,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当遇到资金压力时,通过金融进行贷款是最合适的方式。同样,末端的承运商要承运该物流企业的业务,也自然需要进行一定的贷款。可以看到中小物流企业普遍有金融服务需求,有的甚至不惜去借高利贷。但现实是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对这些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表现得漠不关心,在这种供需失衡的现实下,互联金融迎来商机。

1、分析原因

中小物流企业之所以无法享受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主要在于这些中小物流企业大多无法提供一般抵押物作为担保,也无法提供充分的信用证明,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自然不会去主动关注。

2、案例分析

国内某物流运输企业,拥有专线12条,物流车辆30多台,每天可以承接订单20多单,如果再算上合作伙伴的订单资源,每天可以有25~30单。每一单基本上都需要首先垫付3000~10000元的运费。资金问题一直都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特别是这些年,上游供应链企业资金周转也遇到困难,导致该企业资金遭遇重大挫折,该企业一度陷入倒闭的边缘。

3、解决方案

2015年12月,公司接触到互联金融,开始尝试通过借助互联金融平台获得资金短贷服务,该服务已经成为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主要渠道。

一方面,平台方把该企业的所有物流信息接入管理平台,实现物流业务的透明化和互联化;通过分析该企业业务经营数据来确定其金融服务产品内容;另一方面,平台可以作为第三方,通过提供该企业经营数据分析结果,为其做信用背书,作为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信用支持。目前一些物流科技服务公司已经通过积累的数据开展金融服务。所以中小物流企业从现在开始就必须重视开始积累自己的经营数据,用数据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下图一是易流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放款记录。下图二是企业借款审核页面。易流根据分析企业以往经营历史数据,为企业建立授信额度,便于企业及时获得一定程度的金融贷款。

当然,审核是依据企业的经营数据而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非常关键,通过物流透明管理平台把该企业的所有物流业务实现透明化管理。

本文作者黄滨,深圳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黄滨号/号:;文章节选自《物流透明3.0》,亿欧独家首发;转载文章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此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皮肤干燥鱼鳞状怎么治
什么药可以调理月经量少
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