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患有下肢静脉血栓让很多患者都非常紧张,因此对下肢静脉血栓症状非常关注,下面就通过文章内容一起了解一下吧。
下肢静脉血栓症状:
1、患肢肿胀: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而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病人,肿胀仅局限在小腿;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两下肢均出现肿胀。血栓如起始于髂-股静脉,则早期即出现大腿肿胀。如起于小腿静脉丛,逐渐延伸至髂-股静脉,则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肿胀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之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表现为组织减弱,再表现为患肢周径逐步缩小,但很难转为正常,除非血栓早期被完全清除。血栓形成后期,虽然部分静脉已再通,但由于静脉瓣膜功能已被破坏,患肢静脉压仍较高,其表现类似于原发性下肢瓣膜功能不全。
2、疼痛和压痛: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大。
3、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4、股青肿:下肢DVT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萎,易出现休克表现及下肢湿性坏疽。
5、股白肿: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时,下肢水肿在数小时内达到最高程度,肿胀呈可凹性及高,阻塞主要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当合并感染时,刺激动脉持续痉挛,可见全肢体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网状的小静脉扩张,称为疼痛性股白种(Phlegmasia Alba Dolens)。
当出现以上几种症状表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是关键。下肢骨折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是骨折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甚至可导致致死性肺栓塞,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和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激活是血栓形成的“新三要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脉络舒通丸对骨折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到保护作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中医“气虚血瘀”范畴,脉络舒通丸为复方制剂(水蛭、蜈蚣、全蝎、黄芪、当归、甘草等),具有破瘀通络,益气利湿消肿等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达到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预防血栓形成。
这与近年来已证实的多种中药从多个方面对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相类似,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调节内皮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损伤,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可通过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显著降低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细胞间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和P-选择素水平,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当归的主要成分是阿魏酸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其抗氧化作用与其降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关;黄芪多糖通过降低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脉络舒通丸为复方制剂,益气与活血中药组方配伍后能够改善内皮功能,能抑制血小板活化,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
以上内容就是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症状”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此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患有静脉血栓除了需要积极治疗以外,生活中的护理工作也不可忽视,因为它对疾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 1
- 共 1 页 1 条
- 页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