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保险

滴滴裁员一半不准确,可能超过60%

2017-01-23 17:44:43
滴滴裁员一半不准确,可能超过60% - 金评媒作者: 于斌

继去年11月被媒体曝出滴滴的快车业务将裁员1000人后,滴滴出行又1次传出了大范围裁员的新闻,这次听说要精简将近3000人,占总员工数的约50%。虽然滴滴每次都对大范围精简员工予以否认,但是在网约车新政落地履行的两个多月里,这家移动出行领域本来当之无愧的巨头正在国内市场经历业务的全面收缩,裁员之说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接下来的1年中,随着网约车市场裂变加重,格局重构,滴滴公司的人员结构调剂将会延续很长1段时间,触及人数乃至极可能超过目前传闻的50%。

快车份额极速萎缩,裁员是必定

根据公然资料,滴滴目前在超过400个城市为近4亿用户提供包括出租车、专(快)车、顺风车、公交、小巴、代驾、试驾、租车等多种出行服务。不过,这些业务中,本来最重要、成长最快、占比最高的业务——快车的份额正在急速萎缩。

依照《企鹅生态》的报导,在与Uber中国合并前,主打性价比的快车业务是单量最大、贡献GMV最大的部门,也是在市场上快车与Uber进行主要PK的部门,和Uber在去年8月份合并以后,更是1举占据了国内专车市场的80%以上。

不过,新政颁发以后,滴滴的专(快)车业务收到的影响是致命的。依照之前滴滴公然信对外的说法,如果以新政严格的户籍、车籍、车况等标准衡量,滴滴在京营运车辆中符合要求的仅为1/5;在上海运营的41万司机中,具有上海户籍不到1万人。在需求占比较大的京沪市场,如果严格依照新政履行的话,滴滴的车辆供给将达不到平时的1/10。

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国共有北京、天津、上海等42个城市正式发布了网约车管理实行细则。虽然最后落地的新政在对网约车的要求略微有所放松,但是在京沪深等重点市场,驾驶员本地户籍和车辆本地牌照依然是从事网约车服务的标准配置,杭州等城市还需要司机参与从业资历考试。如果依照之前滴滴公布的数据来预估,在重点的京沪市场,滴滴可能将被动失去最少80%以上的司机资源。

这让本来1再放低车辆和司机的准入标准,以C2C大范围车辆资源横扫市场的滴滴,1朝回到解放前。

这些被动失去的市场份额,成了国内网约车市场格局裂变的契机。新政落地后,对神州、易到等本来就与出租车业务有辨别企业来讲,是1项重大利好。即使在司机户籍上可能会有1定影响,但是在业务布局和整体资源上,其实不需要经历大动作的调剂,反而可以趁此机会,和重回起跑线的滴滴重新竞争。

可以看到,趁着新年的契机,神州和易到都已开始折扣、免单和充返活动,首汽发力打造B2B网约车加盟平台,专车市场份额争取战1触即发。可以预感,未来在滴滴在重点城市的市场拓展,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仅在司机资源的争取上,可能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除易到、神州、首汽等网约车公司的围攻外,滴滴和Uber合并以后的涨价行动,也让滴滴流失了很多用户。依照媒体的报导,在近3个月,滴滴前后3次调价,自从8月收购优步以后,更是涨涨涨。“顺风车贵了1倍”、“优步突然涨了5、6倍”,这样的抱怨在贴吧、社交媒体上愈来愈多的出现。

拿深圳来讲,顺风车业务起步价涨幅达20%,从本来的10元被调剂为12元,每千米收费从1.3元上升到1.5元,上涨15%。快车业务价格逐步超过同等距离下的出租车收费,笔者个人的经历,一样的距离,在没有拥堵的情况下,在上海打出租车计价器显示40元,滴滴显示是48元。

司机、车辆资源减少,价格上涨用户活跃度下降,滴滴的专(快)车业务份额相较于补贴时的壮盛期必将会有1个跳水级的缩减,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化精简支持人员是肯定的。而且,自8月和Uber合并以后,双方业务重合度较高,对冗余的岗位进行裁撤势在必行。要知道,为了和Uber竞争,滴滴1度快速扩大,招了很多人,依照36氪了解到的数据,今年光滴滴快车1个部门就新招进来了2000名以上的员工,相比较Uber合并前只有1000人,滴滴超过6000人的队伍估计会成为裁员的重头。

业务结构调剂,重要的就是优化员工

和滴滴对外的口径1样,估计这波裁员还有1部份是出于“内部优化”。专车业务遭受新政打击,滴滴目前正在加速拓展租车、小巴等业务。目前,滴滴出行的租车业务已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武汉5个城市开通,刚刚开年,滴滴又宣布把租车业务做到境外去了,中国用户可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大多数国家享受国外租车服务。

去年11月,滴滴还宣布已与150多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加快拓展出租车资源。紧随着12月中旬,滴滴小巴业务也低调在北京上线,采取私家车计入的方式,主推面包车、商务车等车型的短途拼车,意在解决地铁以后最后3千米问题。最近还有传言,除投资ofo外,滴滴还在内部孵化滴滴单车。这些都是目前已知的滴滴业务线的调剂。之前媒体采访到的滴滴离职员工,就流露有部份员工被分配到其他部门,不服从分配的则由公司派发安置费。

加上滴滴新业务的前景未名,员工结构上也处于不稳定状态。可以预感,滴滴在新业务上的拓展,应当也会经历专车市场一样剧烈或更加剧烈的竞争。

要知道,在租车领域,仅国内市场,就有神州租车、PP租车、微租车、凹凸租车等等竞对。加上租车是1个重模式的,依照业内人士测算,1辆8万元左右的汽车,加上系统开发、装备、人员保护运营等本钱,单日本钱约为240元,结合每天每车的出租频次,租价要以65元/时才能收回本钱。之前国内很多分时租赁的公司就由于车辆的运转效力不足以覆盖平台运营的本钱而倒闭。

而滴滴目前的另外一个小巴业务,私家车计入短途拼车的情势,也存在较高的政策风险。

新政后,滴滴正在经历风雨飘飖的时期,新旧重点业务交替下,滴滴的整体人员架构也会随着业务变迁而进行调剂,而从目前滴滴的动作来看,租车、小巴等新领域业务的拓展在2017的重要程度估计将会超出本来的专车业务。面向本来的重点业务部人员调剂力度不言而喻,依照36kr报导中援用的内部人士流露的消息,快车等部门的人员优化会多批次进行,加上新业务线调剂,估计在今年的很长1段时间,市场上还会不断传出滴滴裁员的消息。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